变频器维护保养和老化检查技巧
器件的损坏,如功率模块的炸裂、短路或开路,电容器的喷液、鼓顶, IC 电路的击穿性损坏,电
阻元件的断路等,不但用万用表从元件的电阻值或在线电压值,能方便地检测出来,而且有些损
坏,是仅凭肉眼观察其外形的色形与形变,即能得出明确的判断。而元器件的性能劣变,并非为短
路或断路的 “ 明显损坏 ” 的状态,不但从器件外形上看不出明显异常,而且在有时候,甚至万用表及其它测量设备对其好坏,都无能为力。此类损坏,如大电容电解电容的引线电阻变大,小容量电容
的介质损耗加大,高频特性变坏,和晶体管放大能力变差,二极管的整流特性变坏等,我们用万用
表和电容表检测都是好的,但故障元件在电路的实际工作中 “ 表现不佳 ” ,好像一个人带着不良情绪在勉强地干工作,因而工作中必然漏洞百出,很难圆满地完成工作任务。
元器件的性能变劣,不是一个质变现象,而是一个量变现象。经过多年使用的机器,像电容器的电
解液干涸,三极管的放大能力降低,元器件引脚的氧化等,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渐渐变化的,因而
检修 “ 老机器 ” ,更需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。对这类元器件损坏的定义,用老化、低效、失效、性能变劣比较适宜,用击穿、断路等就不合适了。元器件的性能劣变,其劣变的程度往往差异甚大,表现出的故障现象和检测难度也千变万化,不易掌握,而往往表现为疑难故障,或称为 “ 软故障 ” ,让人挠头 —— 查不出坏件,但电路显然又不是正常状态!检修这类故障,需要检修者电子电路基本功的扎实、多年积累的经验,甚至对检修者的心理素质,也是一种考验。
好在这类故障毕竟是少数,一般还是元件 “ 硬性损坏 ” 的为多。如果维修者乐于接受这种挑战,对这种软故障的检修,也会转化为一种乐趣,检修的过程甚至也可以成为一种享受的过程(普通故障上
来就换件,有啥子乐趣可言呢?),让人非常有成就感。我们在长期的检修工作中,总会遭遇这样
的故障,可以干脆不修此类机器,也可以接受下来,享受一把,有什么不好呢?
有些元件器,厂家已给出使用年限,如变频器中的散热风扇和电解电容,厂家给出的更换年限为 8-
10 年。风扇是个旋转部件,旋转部件如轴承,长期使用总有磨损的;为了提升电容量,电解电容
内部注有电解液,因而有反而漏电流产行,安装使用时应注意其极性。同时,随使用年限增多,电
解液必然逐渐干涸,使电容量下降。到达使用年限后,即使变频器未坏,从原则上讲,也应将风扇
和电解电容换掉,以防患于未然。
风扇损坏,比较直观,这里以故障实例谈一下直流回路储能电容的损坏。
一、大容量电解电容老化所表现出的故障现象及检修思路:
[ 故障实例 1] 一台富士 5000 G9 型 90kW 变频器,运行中跳欠电压故障。该变频器连续工作已近十
年,接手后,先用电容表测试直流回路储能电容的容量,储能电容共 6 只,每只电容量 为
8200uF ,检测其容量为 8000-8300uF 之间,感觉电容都没有问题。从调压器送入可调三相电源,检
查电压检测电路并监测面板显示直流电压值,说明直流电压检测电路也没有问题。测直流回路电
压,在输入电压为 380V 时,直流电压为 540V 左右(轻载),检查不出问题所在。将变频器拖动 37kW 电机,满载运行,未路欠电压故障。还是感觉不放心,后来又找一个工厂,用
变频器拖动 75kW 电机,满载运行,跳欠电压故障停机,运行中检测直流回路电压,已跌 至
430V 。变频器确实存在故障!
带载情况下直流回路电压低,只有两部分可怀疑元件:一是三相整流电路,本机由六块 100A 整流
模块构成三相整流电路,每二块相并联使用。用数字万用表的二极管档,测整流桥的正向压降, 在
430 ( 0.43V )左右,用指针式万用表,测其正反向电阻,都没有问题。该款变频器有个特点,整流
模块与逆变模块的使用,在功率上有相当大的余量,整流模块的稳定性也优于电解电容。因而还是
不能排除电容的嫌疑。想要代换试验的话,但手头又没有这么多整流模块和电容备件。只有确定是
整流桥还是电容的问题,购件后才验证故障所在。
显然,电容器的损坏,并不是因使用年限过长造成的容量下降,用电容表测试容量也是满足要求
的。但本机故障表现,又确实像是储能电容的容量下降,起不到应有的储能作用,而使直流回路的
电压下降,导致电压检测电路报出欠电压故障。
电容的容量减小,轻者表现为带负载能力差,负载加重时往往跳直流回路欠电压故障,电容的进一
步损坏,还有可能使直流回路电压波荡,形成对逆变模块的致命打击。此类故障往往又较为隐蔽,
不像元件短路容易引人重视,检查起来有时也颇费周折,尤其是大功率变频器中的电容,运行多年
后,其引出电极常年累月经受数百赫兹的大电流充、放电冲击,出现不同程度的氧化现象,用电容
表测量,容量正常;用万用表测量,也有鲜明的充、放电现象,反向漏电流阻值也在容许范围内,
但接在电路中,则因充、放电内阻增大,相当于电容充、放电回路串接了一定阻值的电阻!电容的
瞬态充、放电电流值大为降低,实质上电容的储电能力下降,相当于电容量严重减小。因储电能力
下降,致使直流回路电压跌落,变频器不能正常工作,检修人员可能会作出误判! 若非负载状态
下,同时监测直流回路的电压值,在维修部的轻载条件下,很难判定和分析到是储能电容的问题。
电容电极引线电阻的出现,是常规测量手段所无法测出的,进行深入分析,才出了这种结论。
经过以上分析,邮购 6 只 8200uf400V 优质电解电容,将该机储能电容全部代换后,再行拖 动
75kW 电机处于满载运行状态下,不再跳欠电压故障,测直流回路电压,带载情况下,已高达 520 V
以上。变频器修复。
二、充电接触器主触点接触不良所表现出的故障现象及检修方法:
当充电接触器的触点接触不良时,同样跳欠电压(或直流回路电压低)的故障。见下述实例。
[ 故障实例 2] 一台东元 7300MA 型 37kW 变频器,运行中随机性跳 “ 直流回路电压低 ” 故障,有时一天数次跳故障,有时能连续运行好几天。故障再现时,为变频器重新上电,则又能正常运行段时
间。用户工作现场电压的供电电压很稳定,没有什么问题,同时使用的其它数台变频器,和同型号
变频器,都没有这种问题。
送维修部后,变频器上电后,听得 “ 哐当 ” 一声响,充电接触器闭合了,空载或轻载时,连续运行三天,未跳直流回路电压低故障。用三相调压器调节输入电压,同时监控操作显示面板显示的直流回
路电压值,与输入电压成成比例变化,并且在较大范围内,变频器都不报出故障,说明检测电路没有问题。重点又检查了直流回路的储能电容,其容量与标称值没有大的出入,该机器使用年限不长,储能电
容又是选用优质元件,应该是没有问题的。反复上电几次,都能听到充电接触器的吸合声,说明充电接触器的控制电路也是好的。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直流回路电压低呢?
进一步联想到:充电接触器虽然吸合,但主触点闭合情况,却只有将接触器拆卸后,才能观察到。
拆开接触器后,发现三对主触点烧灼严重,同时发现三相逆变模块大多换新,该机器已经维修过。
也许是模块炸毁时,使充电接触器的主触点同时受损。
接触器为电磁开关,其闭合与释放是电磁作用与机械部件相配合所完成的。当接触器主触点烧灼变
形,或由于使用年限过长,产生机械形变或机械老化时,会产生机械动作受阻从而产生吸合不到
位,造成主触点接触不良的现象。
该例故障,因触点烧灼,产生接触电阻,运行中产生打火现象,触点的接触情况产生随机性恶化,
则直流回路电压有随机性跌落现象,导致欠电压报警。而停电后再闭合,则改善了接触器触点接触
状况,变频器又能运行一段时间。接触器产生机械形变后,也有此种现象,以至有的电工得出了这
种一种经验,跳欠电压故障时,或为变频器反复上电几次,或震动变频器几次后,变频器又 “ 神经
质 ” 地 “ 好 ” 了。换用优质接触器后,故障排除。
该例故障,有 “ 耳听为虚,眼见为实 ” 的检修特点,听声音接触器是闭合了,但主触点的闭合状态,只有眼见才能更好地确定。
三、晶体管老化失效所表现的故障现象及检修思路:
晶体管器件的老化和失效故障,更为隐蔽,其表现出的故障现象也更加难以琢磨,比之检修电容
器、接触器等元件,又上升了一个难度上的等到级。下文以检修开关电源的两个故障实例,来说明
对晶体管老化故障的检修。这两例故障,一例为输出电压偏高,一例为输出电压偏低,但故障元件
都是隐蔽得很,饶有趣味啊。
[ 故障实例 3] 该机器为东元 7200PA 型 37kW 变频器,故障现象为:运行当中出现随机停机现象,可
能几天停机一次,也可能几个小时停机一次;起动困难,起动过程中电容充电接触器哒哒跳动,起
动失败,但操作面板不显示故障代码。费些力气起动成功后又能运转一段时间。
将控制板从现场拆回,将热继电器的端子短接,以防进入热保护状态不能试机;将充电接触器的触
点检测端子短接以防进入低电压保护状态不能试机,进行全面检修,检查不出什么异常,都是好的
呀。
又将控制板装回机器,上电试机,起动时充电接触器哒哒跳动,不能起动。拔掉 12CN 插头散热风
扇的连线,为开关电源减轻负载后,情况大为好转,起动成功率上升。仔细观察,起动过程中显示
面板的显示亮度有所降低,判断故障为开关电源带负载能力差。
拆下电源 / 驱动板,从机外送入直流 500V 维修电源,单独检修开关电源电路。
本机开关电源电路为单端正激式隔离型开关稳压电源。电路由分立元件组成,故障率较低。由开关
管和分流控制管构成振荡和稳压电路的主干,外围电路极其简洁。拆下电源 / 驱动板,从机外送入直流 500V 直流维修电源,单独检修开关电源电路。
开关电源的次级绕组及后续整流滤波电路,各路电源输出空载时,输出电压为正常值。将各路电源
输出加接电阻性负载(如 50 欧 5W 电阻),电压值略有降低; +24V 接入散热风扇和继电器负载
后, +5V 降为 +4.7V ,此时屏显及其它操作均正常。但若使变频器进入启动状态,则出现继电器哒
哒跳动,间或出现 “ 直流电压低 ” 、 “ CPU 与操作面板通讯中断 ” 等故障代码,使操作失败。测量中,
当 +5V 降为 +4.5V 以下时,则变频器马上会从启动状态变为待机状态。详查各电源负载电路,均无
异常。
分析:控制电源带负载能力差的判断是正确的。由于 CPU 对电源的要求比较苛刻,不低于 4.7 V
时,尚能勉强工作;但当低于 4.5V 时,则被强制进入 “ 待机状态 ” ;在 4.7V 到 4.5V 之间时,则检
测电路工作, CPU 发出故障报警。
意想不到的是此故障的检修竟然相当棘手,遍查开关电源的相关元器件竟 “ 无一损坏 ” !无奈之下,
试将 U1 ( KA431AZ )的基准电压分压电阻之一的 R1 ( 5101 )并联电阻试验,其目的是改变分压值
而使输出电压上升。测输出电压略有上升,但带载能力仍差。该机的开关管 Q2 为高反压和高放大
倍数的双极型三极管( NPN 功率管),型号为 QM5HLL-24 ; Q1 为分流控制管,电路对这两只管
子的参数有较严格的要求,市场上较难购到。再结合故障现象分析,可能为开关管 Q2 低效,如 β
值降低,使 TC2 储能下降,电路带载能力变差;也可能为 Q1 的工作偏移,对 Q2 基极电流分流能
力过强,使电源带载能力变差。但手头无原型号开关管,用户催修甚急。试调整电路,将分流调整
管的工作点下调,使之降低对 Q2 基极电流的分流作用,进而提升开关管 Q2 的导通能力,使 TC 2
储能增加。
试将与电压反馈光耦串接的电阻 R6 ( 330 欧)串联 47 欧电阻,以减小 Q1 的基极电流,进而降低
其对 Q2 的分流能力,使电源的带载能力有所增强。上电试机,无论加载或启动操作, +5V 均稳定
输出 5V ,故障排除(此故障排除是采取了权宜之计,应急修复的措施,并未查出和更换故障元
件,对故障进行根治)!
故障推断: 1 、开关管 Q2 有老化现象,放大能力下降, Ic 值偏低,开关变压器储能变小,而使电
源带载能力变差; 2 、分流支路有特性偏移现象,使分流过大,开关管得不到良好驱动,从而使电
源带载能力差。第一种原因可能性大。
附记:以后该台变频器又因模块损坏故障送修,手头有 QM5HLL-24 管子,故换掉开关 管
Q2 ,将串接 47 Ω 电阻解除,恢复原电路后,开关电源工作正常。说明该机器开关电源电路带载能
力差的故障原因,确系 Q2 开关管低效所致。
[ 故障实例 4] 一台多年使用的变频器,在逆变模块损坏并修复后,为变频上电,测 CPU 板 +5V 供
电,约为 6V ,测控制回路的 +15V 供水,高达近 20V 。输出电压明显偏高,但输出电压值较为稳
定。怀疑是万用表测量误差(如数字万用表内部 9V 电源能量不足造成的测量误差),换用另一块
万用表检测,还是如此。
说明开关电源存在故障,未敢给 CPU 主板供电,摘下电源 / 驱动板,单独检修,为保险起见,出切
断了驱动 IC 的四路供电,等输出电压值正常后再连接负载电路。
该例故障,输出电压尚能稳定,说明稳压电路还是起作用的,稳压环节还是 “ 透气 ” 的。试将 TL43 1
基准电路的 VREF 端子的上分压电阻减小,或想办法加大反馈光耦的输入侧电流,检测各路输出电
压略有下降,也说明稳压环节还是能对输出电压作出反应和起了调节作用的。但感觉电压的下降量极小,电路能对输出电压作出反应,但反应的灵敏度降低。把稳压环节看成一个误差放大器的话,
是这个放大器的放大倍数明显不够了啊。
该电路也是由两只分立晶体管构成的振荡和稳压电路,稳压的所有控制,最后都落实到开关管基极
电流的控制上,一是开关管的驱动电流过大,二是分流管的 Ic 电流过小,对开关管 Ib 电流的分流
能力不足。
挑选一只放大倍数高的分流管对原管进行代换,又检查了稳压电路的所有环节,未查出变值和不良
元件,单独拆下 TL431 ,作了稳压性能试验,没有问题。检修陷入了僵局。
将电路板放置了几天,没有管它,但脑子里有时还在转悠着这个事。将疑点放在了光电耦合 器
PC817 的身上! TL431 与 PC817 相配合,将输出电压的变化隔离和反馈至一次振荡电路。 PC817 内
含发光二极管一只和光敏三极管一只,长期工作后,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变低,光敏三极管受光
量减小,导通内阻变大,相当于误差放大器的放大信倍变低了。另外,也不排除光敏三极管老化、
低效、放大倍数降低等等的可能,二者中的其一不良,便导致稳压控制能力减弱,输出电压升高。
但光耦器件的在线测量,只能测出输入侧发光二极管的正反向电阻或电压降,其它指标则无能为
力。
将光耦拆除,换用一只优质元件,开机,测各路输出电路,哗!全部正常和稳定了!
可以总结一点:电解电容因工艺和材质的特点,性能容易渐变和低效,但这种电容的渐变和低效,
还是容易引起注意的。其它元件,电阻一般是较为稳压的。 那么还容易渐变和低效的原件,应该
首属晶体管了。早期的电子电路维修工作者,针对性的分立元件的晶体管,维修工作中对管子放大
倍数的检测,成为常规手段之一。以后,随着 IC 电路的出现,随着 IC 工作可靠性的提高,往往忽
略了对 IC 内容晶体管的渐变和低效的问题。 PC817 也可以称之为 IC 电路,内部集成了发光管和三
极管,其它被广泛应用的模拟 IC 和数字 IC ,内部内部也是由晶体管所集成,总会有晶体管渐变和
低效的可能。在长期的维修中,我也碰到数例这种情况。这种情况,单纯测试 IC 的引脚电阻,很
难察觉到什么异常。而上电进行动态电压检测,往往有效。
遇有疑难故障,多注意晶体管的渐变和低效,注意 IC 内部晶体管的渐变、低效、失效!
四、渐变、低效元件难于检测的原因和检测方法的问题:
此类渐变和低效元件的难于检测,主要由两个原因造成:
1 、检测工具的局限。
最常用检测工具为数字和指针式万用表,高电压和大电流,不能由万用表提供,对有些器件,如直
流回路的储能电容电级引线电阻的出现,须在高电压和大电流的状态下进行检测,才能得出结论。
电容表和万用表确实对此无能为力。
2 、检测方法的问题。检测元器件,往往进行单一性的检测,如仅仅检测元件引脚电阻,或仅仅检
测在线电压;或习惯用一只表检测其好坏。
应该拓展检测手段和检测方法。如对逆变模块和高耐压元件的检测,可利用耐压测试仪或借用绝缘
摇表,对元件进行电压击穿测试。如检测光耦器件,可从线路板上拆下,用一只指针式万用表的 x10k 挡测试输入侧正向电阻(同时
提供正向导通电流),用一只万用表,同时测试输出侧三极管的导通电阻,将测试结果与好的同型
号光耦器件相对照,则不难检测出低效元件。或者干脆用外加电源,为光耦送入输入 10mA 电流,
对比测试其输出电阻,则更易得出正确的判断。
总之,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测试手段和检测方法,强化自己的检测能力和提高检测的准确度,使 “ 伪
好元件 ” 暴露出来。要练好你的 “ 内功 ” 啊!
|